北京北五环外的一片区域里,相对“小众、冷门”的手球项目,在多所小学、初中校园里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每周两次手球课,长期固定组织比赛,从开始凑孩子参与训练,到后来家长积极主动报名,在这片区域,手球有着超出寻常的存在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几天前,昌平区未来城学区举办了第二届校园手球比赛,吸引了学区内9所学校的100多名学生参与。参与组织比赛的郑西明教练介绍,手球是这片区域的特色项目,全学区普及手球课程,加之连续举办校园比赛,学生参赛积极性明显提高,比赛竞技水平也有了进步。此外,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也在这项赛事里生根发芽,当天比赛的助理裁判、计时员、赛事志愿者均由未来城学区初中手球队的队员担任。
在这片区域内,手球有着怎样的魅力?未来要如何推动校园手球发展更进一步?
相对于其他集体球类项目,技战术较为简单的手球在校园普及推广中有着独特优势。未来城学区主任张志斌说,手球兼具竞技性与趣味性,对孩子的身体全方位的发育,特别是上肢力量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些特点,为了让昌平区校园体育活动更丰富、更有特色,昌平区教委王建、刘健鹏等相关负责人经过在相关学校调研论证,在2022年开始推动未来城学区手球项目进校园,并把手球作为促进学区内校际交流的一个结合点。两年间,手球在学区立项、发展,逐渐形成全国校园手球特色品牌。
弘齐手球俱乐部目前负责部分未来城学区手球教学和办赛的工作。创办人郑西明是全国精英手球教练员,多年来他带领着十几名健将级手球退役运动员扎根校园,做着手球普及的工作。在郑教练带领下,学区内的手球课程、社团发展得有声有色,每周固定开展训练,每月组织公益手球比赛,每年举办校际赛事。
在郑教练发布的网络视频评论区,学生家长们纷纷留言给予支持。其中一位学生曹可儿的父亲留言说,通过手球看到了孩子们运动中获得的成长和快乐。“愿手球运动在此有传播、有成长、有结果,为班级和学校,为团队和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郑西明介绍,2022年开始未来城学区内9所小学、4所中学开展了手球课程,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也较为少见。2023年该学区被评为北京市唯一的校园手球示范学区。2024年8月,未来城学区手球队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支手球队伍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手球联赛总决赛。在这片区域内,手球项目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及到提高,一方热土里正孕育着关于手球运动的热爱与未来。
校园手球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如何继续做大做强?通过本次比赛中的多方采访,记者了解到,手球在校园里处于“学生一体验就喜欢,家长慢慢接受支持,学校想推动继续发展但缺乏资金”的现状。
张志斌说,学生参与手球活动后,参加学校校队或者社团后,很多家长反馈明显感觉到孩子身体素质有变化,因此慢慢接受这项运动。“之前需要学校做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现在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主动报名参与。”
关于手球的进一步推广,张志斌坦言,从资金角度来说有困难。他说,目前学区提供一部分经费支持,但也不是很多。经过两年的试点和发展,现在能看到学校领导对手球项目的重视,他们也愿意在课时费上进行一些投入。
张志斌说,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也希望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有了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支持,手球项目将来在校园内会开展得更好一些。”
就郑西明教练来说,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办赛工作,还要为手底下十多名教练员的生计操劳。他说,寒暑假学校没有手球教学任务,但也要为全职教练员发放工资、缴纳社保,因此需要通过周末培训、办比赛增加一些收入,以支撑教练团队的发展。他介绍,目前手球社会普及和商业培训还未形成规模,希望能够通过校园内的手球课程、社团促进项目发展的生命力,让更多人了解、支持、参与、爱上手球。
郑西明认为,积极组织比赛、参与比赛是未来校园手球发展的一个关键。10月底,昌平区还要举办一项手球比赛,未来城学区9所小学、4所中学都会派出队伍,目前教练们正在各个学校内带领学生们积极准备着。
金秋十月将至,希望这些喜欢、热爱手球的孩子们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