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坛口碑一下跌入谷底?老马去哪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马云的创业经历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说他是中国最高调的富豪,想必也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办讲座、演电影、开演唱会、评点实事等等等等,俨然成了创业梦想导师,更是因为蚂蚁花呗、借呗被年轻人亲切称呼为“马云爸爸”。但在经过一系列“惊人”言论后被人们看清了真实面目,从万人追捧到众人唾弃马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不爱钱,我只是爱玩钱生钱的游戏
“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办阿里巴巴”,“我不爱钱”,“想把阿里巴巴当一件艺术品打造”,这些算是马云最凡尔赛的言论了,意思就是相比利润他更注重搞事业。结果在蚂蚁金服上市前的一番“高谈阔论”彻底让他从神坛跌落。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在马云等阿里高管被四大金融监管部门约谈后,还在为马云抱不平。那么当你知道蚂蚁金服到底在玩怎样一种游戏后,还会不会觉得他是一个不爱钱只想做大企业的“马爸爸”。
花呗、借呗看似只是一种消费贷款模式,蚂蚁挣得只是利息钱,而且首月全额还款还不要利息,简直不要太利好。然而背后呢,打个比方蚂蚁放出去10亿元贷款,这第一轮放贷后它就有了10亿元的债权,然后把这债权当资产再去融资,然后回笼资金开始第二轮放贷,再把第二轮放贷的债权当资产融资......如此循环。
但实际操作中,债权抵押时银行不会带给等价的现金,比如10亿债权只会融资到7亿,这样这个游戏持续不了几轮就结束了。然后蚂蚁走了第二条路资产证券化,在这个过程中蚂蚁做了非常复杂的设计,具体操作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总之据黄奇帆书里披露,蚂蚁金服用30多亿元资本金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的发放贷款在几年里发放了3000多亿元的贷款,形成了上百倍的高杠杆。这种形式把高利润留给了自己,把风险层层转嫁给购买理财产品的社会大众。
马云高杠杆循环放贷的计划受阻后就在外滩开炮,第一个选择找银行贷款,但银行要求抵押率,于是他批评银行都是当铺思想,应该改成信用思想不要抵押,信用评分我阿里大数据都做出来了;第二个选择资产证券化,在监管部门发现蚂蚁存在的风险后要求提高资本金,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内容,所以马云就嘲笑巴塞尔协议是老年人俱乐部,于是他被约谈了。
对C级店家弃之如敝履
说到马云自然不得不提淘宝,而淘宝最初的成功是在众多C级店家的努力下取得的。马云确实找到了电商这种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他是领路人,给千万卖家搭建了一个平台,具体的成交量是在千万的普通卖家的工作下完成的,本来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和谐场面。但是这也随之带来了一个问题,C级店家通俗地说就是个体户甚至可以叫在网上摆地摊的。在巨量的交易中,假货、山寨货等等成了消费者吐槽淘宝最多的地方。很显然,如果任由这种低口碑的情况发展下去,淘宝坚持不到现在,平台和卖家都需要改变才行。
随后就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天猫。一句话,天猫就好比是线下的大商场里的大品牌店,C店就是普通个体户的门脸儿。虽然很多普通店主也完成品牌注册升级成天猫店,但天猫店是要“租金”的,而品牌的竞争力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比肩国际国内大品牌的?于是成本提高的情况下销售份额也大幅下降,不花钱去买平台的推荐和浏览量想要卖货给消费者,那是痴人说梦。而那些没完成天猫升级的普通店家或者后来驻淘宝开店创业的,就纯粹成了平台收割的韭菜了,哪怕花钱买什么“直通车”也如石沉大海,最后不了了之。这时所谓的免费C店,更像是淘宝的一种商品,吸引人进驻完成所谓创业梦,花了些不痛不痒的钱不见起色后丢了也就丢了,连个售后保障都没有。
最过分的是对那些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C店的做法,他们是淘宝打开市场时的销售主力军,多年的积累下什么五钻信誉都是最基本的,更难得的是积累了很多老顾客才能够维持到现在。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成了平台收费的“漏网之鱼”,于是在搜索中再见不到他们的店铺推荐,为此事曾有几十家C店卖家联合到阿里总部进行抗议。但马云会在宣传时说自己的淘宝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养活了多少小微小企业。乍一听这话确实不假,但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这是个弥天大谎。
白手起家的经历,让他成为无数普通人的偶像;各种高谈阔论,让他比任何明星都更具热度。这些传奇经历也好,活蹦乱跳的表现也罢,实事求是地讲没造成什么消极影响。可那种妄图收割全中国韭菜连买镰刀的钱都不愿出的贪婪欲望,是逃不出人民群众雪亮的双眼的。